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躺平?可能是自我效能感不足!

妈妈,学习好难,我不想上学了

类似的场景在许多家庭不断上演:作业遇到难题,孩子直接把笔一扔;学骑自行车摔了一跤,再也不愿尝试;一道题目读不懂,立刻变得烦躁不安……

作为父母,我们常常困惑:为什么孩子这么容易放弃?为什么他们不能多坚持一下?

孩子表面上是怕困难,实质问题可能出在自我效能感不足上。

 

什么是自我效能感?

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,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。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有多强。

高自我效能感的孩子相信:只要我努力,我就能做到。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孩子则倾向于认为:不管我怎么努力,我都会失败

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孩子,往往会有这些表现:

面对挑战时很快说我不行

遇到困难容易情绪崩溃

做事缺乏持久性,容易半途而废

对新任务、新活动本能地抗拒

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可能失败的结果

 

为什么自我效能感如此重要?

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动机水平、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。

研究表明,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更有可能挑战困难任务,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下去。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策略,轻易放弃。

这不仅仅是能不能成功的问题,更是敢不敢尝试的问题。

面对新挑战时,有些孩子常会脱口而出:我肯定做不到稍遇挫折便轻易放弃。这往往并非能力不足,而是他们内心早已预设了失败的结局。这种未战先怯的心理障碍,远比技能层面的困难更为棘手。

 

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坚实的自我效能感?

1. 积累成功体验——需要重新定义成功

最有效的自我效能感来源是亲身的成功体验。但关键是如何定义成功

不要将成功设定为完美地完成任务,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

当孩子练习跳绳,不要强调必须连续跳20,而是说昨天你只能跳3个,今天已经能跳5个了!

孩子做数学题,不要只看结果对不对,而是肯定他今天专注的时间比昨天长了5分钟

把大目标拆分成小步骤,让孩子能够不断体验小赢,逐渐建立信心。每一次微小胜利都在向孩子证明:我有能力通过努力获得进步。

2. 提供恰当的榜样——尤其是挣扎后成功的榜样

孩子不仅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,也通过观察他人来形成对自己能力的判断。

除了展示完美榜样(那些轻松成功的天才),更要提供挣扎型榜样”——那些起初困难但通过坚持最终成功的人。

比如,孩子学游泳时,让他看到其他小朋友从怕水到学会的过程;孩子觉得数学难,分享你小时候如何克服数学困难的故事。

关键是让孩子明白:大多数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都需要经历挣扎和坚持。

 

3. 给予积极反馈——但要有技巧

空洞的赞美你真聪明!”“你真棒!不但无效,还可能有害,会导致孩子害怕挑战(怕暴露不聪明)。

有效的反馈应该:

具体而非空泛:你这个方法想得很巧妙而非你真聪明

关注努力和策略:我看到你刚才非常专注地在思考你这次尝试了不同的方法

真诚而非浮夸:孩子能敏锐感知到反馈是否真诚

特别是当孩子失败时,要强调失败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,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提取经验:这次没成功,但我们知道了这种方法行不通,这也是很重要的发现。

4. 管理情绪状态——帮孩子识别和应对挫败感

孩子在挫败时产生的强烈情绪,往往才是导致放弃的直接原因。

教孩子识别这些情绪然后,教给孩子具体的情绪调节策略:

觉得难受时,可以先深呼吸三次,再试试

暂时离开一会儿,让大脑休息一下,有时候回来就解决了

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,一个一个解决

这能帮助孩子明白:情绪是正常的,而且我们可以管理它,而不是被它控制。

 

5. 赋予适当自主权——让孩子拥有选择和掌控感

自我效能感的核心是我相信我能掌控。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总是被动接受安排,很难发展出真正的自我效能感。

在安全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:你想先做数学还是先写作文?”“周末复习功课,你希望安排在上午还是下午?

当孩子感觉自己对学习过程有一定掌控时,他们会更愿意面对挑战,也更能够坚持。

 

父母的角色:脚手架

在教育学中,脚手架指的是提供的临时支持,帮助孩子完成目前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,但随着孩子能力增长,会逐渐拆除。

父母应该做孩子的脚手架

开始时提供足够的支持,让孩子不至于被任务压垮

随着孩子能力增强,逐步撤去支持

最终让孩子完全独立完成任务

这个过程本身就在向孩子传递一个强大信息:我相信你的能力在增长,你很快就不再需要我的帮助了。

耐心等待花开

培养自我效能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,它需要父母持续的耐心和智慧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有时候进步是隐性的,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绽放。

我们要做的,是相信成长的力量,相信每一次微小努力的累积。

当孩子再次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,我们不再简单地说你再坚持一下,而是理解他们内心那个微弱的声音——“我不相信我能做到”——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重建对自己的信心。

自我效能感,这份我相信我能行的信念,或许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之一。它不会让孩子的道路变得一帆风顺,但会让他们有勇气在风浪中继续航行。

首页    青檬资讯    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躺平?可能是自我效能感不足!